文章

[LeetCode] 每日一题 2610. 转换二维数组 + 集合迭代踩坑

题目链接

https://leetcode.cn/problems/convert-an-array-into-a-2d-array-with-conditions

题目描述

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nums 。请你创建一个满足以下条件的二维数组:

  • 二维数组应该 包含数组 nums 中的元素。

  • 二维数组中的每一行都包含 不同 的整数。

  • 二维数组的行数应尽可能

返回结果数组。如果存在多种答案,则返回其中任何一种。

请注意,二维数组的每一行上可以存在不同数量的元素。

示例输入

示例 1

输入:nums = [1,3,4,1,2,3,1]
输出:[[1,3,4,2],[1,3],[1]]
解释:根据题目要求可以创建包含以下几行元素的二维数组:
- 1,3,4,2
- 1,3
- 1
nums 中的所有元素都有用到,并且每一行都由不同的整数组成,所以这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。
可以证明无法创建少于三行且符合题目要求的二维数组。

示例 2

输入:nums = [1,2,3,4]
输出:[[4,3,2,1]]
解释:nums 中的所有元素都不同,所以我们可以将其全部保存在二维数组中的第一行。

提示

  • 1 <= nums.length <= 200

  • 1 <= nums[i] <= nums.length

解题思路

这道题思路比较直观,就是统计每个元素的出现次数,然后按照出现频率构造二维数组,确保每行元素不重复,同时行数尽可能少

我刚开始写这道题的时候,想的是直接用 HashMap 来存储元素的出现频率,然后用 keySet 遍历去填充二维数组。但在实现过程中,我犯了一个低级错误——在遍历 keySet 的时候,我尝试 remove 掉已经用完的元素,结果直接报错,才意识到迭代集合时不能修改集合。这让我踩了个坑,也顺便加深了对 HashMap 迭代规则的理解

后来我换了一种更直接的思路:用一个数组来存储元素出现的次数,然后按照次数构造二维数组。这样不仅避免了 HashMap 遍历的问题,还提高了执行效率

具体步骤如下:

  1. 统计频率:用一个 map 数组来存储 nums 里每个数的出现次数

  2. 构造二维数组:遍历 map,按照元素出现的次数依次填充行。如果当前二维数组的行数不够,就新建一行

  3. 返回结果: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二维数组

代码实现

class Solution {
    public List<List<Integer>> findMatrix(int[] nums) {
        int[] map = new int[nums.length + 1];
        for (int num : nums) {
            map[num]++;
        }
        List<List<Integer>> ans = new ArrayList<>();
        for (int key = 1; key < map.length; key++) {
            int count = map[key];
    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count; i++) {
                if (ans.size() < count) {
                    ans.add(new ArrayList<>())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ans.get(i).add(key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ans;
    }
}

复杂度分析

  • 时间复杂度:O(n),我们需要遍历 nums 统计频率,然后再次遍历 map 构造结果数组,总体仍是 O(n)

  • 空间复杂度:O(n),用于存储结果 ans 和元素频率 map

总结

这道题整体来说不难,但在实现过程中,我踩到了遍历 HashMap 时修改集合的坑,后来改用数组存储频率后,代码逻辑更清晰、执行效率也更高。这让我意识到,有时候换个角度思考,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。

此外,这道题也让我再次体会到灵活使用 List<List<Integer>> 进行动态扩展的必要性,特别是在构造二维数组时,要根据需求动态增加行,确保满足题目要求。

希望这篇分享能为你带来启发!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与我共同交流探讨。

License:  CC BY 4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