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MIT Blockchain and Money 学习笔记(Lecture 1):区块链与金融体系概览

课程编号:MIT 15.S12

主讲人:Gary Gensler

导入:为什么需要区块链?

互联网诞生至今(Web1 → Web2),虽然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,但支付和价值转移一直是一个未被完全解决的问题 —— 如何让资金在互联网上无须中介地自由流动?

区块链技术,正是围绕这个“未解之谜”(Riddle)展开: “如何在没有可信中介的情况下,实现点对点(peer-to-peer)转移价值?”

这也是本课程的核心问题。

关键知识梳理

加密学(Cryptography)

加密学的核心目标是:在存在对手的环境中安全通信

历史上的重要加密案例:

  • 古代的密码术

  • 二战期间的恩尼格玛机(Enigma Machine)

  • 1976年后的非对称加密(Asymmetric Cryptography)

这些技术成为后续互联网安全、区块链安全的基础。

互联网发展里程碑

  • 1974年:Ethernet(以太网)

  • 1974年:TCP/IP协议

  • 1990年:HTTP协议(万维网基础)

  • 1996年:SSL/TLS(安全传输)

  • 2009年:比特币(Bitcoin)诞生?

互联网解决了信息的自由流动,但价值交换直到比特币才有真正的去中心化尝试。

案例:M-Pesa

在非洲,大量人口未能进入传统银行体系(unbanked),但有手机。M-Pesa 通过移动支付,赋能了无银行账户用户,成为数字经济的一部分。 → 启示:无需传统银行,也能让更多人参与数字金融。

什么是区块链(Blockchain)?

  • 一种只追加(append-only)带时间戳(timestamped)的日志系统(早期出现在1990年代)

  • 具备可审计性(Auditable Database)

  • 依靠加密机制保障:

    • 哈希函数(Hash Functions):防篡改、保证完整性

    • 数字签名(Digital Signatures):表示用户同意

    • 共识协议(Consensus):确保全网达成一致

区块链本质上是为了解决“信任的成本(Cost of Trust)”问题,这也对应计算机科学中的拜占庭将军问题(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)。

Permissioned vs. Permissionless Blockchains

特性

公有链(Permissionless)

联盟链(Permissioned)

参与者

不特定匿名节点

确定的已知节点

安全机制

基于经济激励(如挖矿)

通过权限控制

是否有原生代币

有(如比特币)

通常没有

适用场景

去中心化金融等开放场景

商业、金融内部系统

区块链与金融体系

金融的基本功能

  • 货币(Money)的作用

    • 交换媒介(Medium of Exchange)

    • 价值存储(Store of Value)

    • 记账单位(Unit of Account)

  • 金融的作用

    • 移动、分配、定价资金和风险(Money & Risk)

金融体系存在的挑战

  • 反复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系统性不稳定

  • 法币体系的不稳定(例如通胀、货币政策失误)

  • 中介机构的风险集中和高额抽成

  • 传统支付系统缓慢、昂贵(如跨境汇款)

  • 金融包容性不足(Financial Inclusion)

区块链的机会

  • 更高效、透明的支付和结算

  • 降低系统性风险

  • 降低交易成本

  • 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

但也存在挑战

  • 性能与扩展性(Visa每秒处理约2万笔交易,Bitcoin每秒约7笔)

  • 隐私与安全问题(公链是公开的)

  • 互操作性(Interoperability)

  • 治理(Governance)

  • 合规和法律框架

因此,许多金融机构更偏好使用“联盟链(Permissioned Blockchain)”来平衡效率与安全。

公共政策视角(Public Policy)

监管层关注区块链和加密金融的三大要素:

  • 防范非法活动(如洗钱、诈骗)

  • 维护金融稳定

  • 保护投资者权益

监管环境正在快速演变,这也影响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边界。

金融行业的潜在应用场景

  • 支付系统(跨境支付、大额清算、零售支付)

  •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(CBDC)和稳定币(Stablecoins)

  • 加密资产交易所和托管

  • 风险投资与ICO

  • 证券、衍生品的清算和结算

  • 贸易金融和供应链金融

  • 数字身份认证(Digital Identity)

课堂小结:区块链的潜力与挑战

  • 区块链提供了点对点转移价值的替代方案,降低了“信任的成本”

  • 金融体系本身面临效率、成本和包容性的挑战

  • 法币体系也并非完美

  • 区块链技术+加密金融可能成为催化变革的力量

  • 广泛应用需要解决技术、商业、监管多重挑战

  • 真正建立公众信任,离不开遵循公共政策框架

  • 未来属于那些能区分事实与炒作的人

Money is but a social & economic consensus. —— 钱本质上只是社会和经济共识的产物。

个人思考

这节课让我认识到,区块链不仅是一个技术创新,更触及到了金融系统的底层逻辑。它试图挑战和重塑现有的价值流通体系,但落地面临极高的门槛,包括性能、合规性、治理等方面。 同时,我也意识到去中心化并不是无脑追求的目标,去中心化的系统本身带来了新的信用成本和效率问题,必须理性看待每一次技术选择。

正如老师所强调的,我们需要保持批判性思考,既要看到区块链带来的机会,也要清醒认识其局限性,理性探索其真正的应用价值。

License:  CC BY 4.0